Status message

The text size have been saved as 96%.
Printer-friendly version

長期病與搭飛機

民航機飛在二萬多呎高空,氧氣自然減少,儘管機艙內已加壓至海拔六千至八千呎水平,肺氣泡內的氧氣分壓,僅是地面上五成多至七成,不利於有貧血、心臟、胸肺或各種心血管病的乘客。
此外,機艙內還有三個特殊情况要注意:
(一)根據物理定律,若氣壓减少,氣體便會向外膨脹。因此身體內一些孔洞的氣體,例如鼻竇、中耳、腸道、胸腔、眼睛、補牙虛位、頭骨等,若不能外泄,便會產生各種不適或有爆肺危機。故曾做眼、肚、腦等手術者兩星期內均不宜上機。
(二)低濕度,因機艙內濕度通常低於百份之廿五,容易脫水引致眼乾口乾,不利清痰,也令血液變得濃稠。
(三)狹窄空間、缺少運動,下肢水腫,血流緩慢,容易引致血管栓塞,嚴重者血塊可湧流至肺部。

一般建議:心臟病發作的頭三個月內、或未受控制的心絞痛病、血壓高、心臟衰竭等、及嚴重貧血人士,均不宜坐飛機。
 因機艙內低氧氣及低濕度,患有因吸煙引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長者,搭機前應找醫生作評估,以免上機後引致發病,部份醫院更有高空缺氧模擬測試,以求更準確作出氧氣使用的建議。另外曾患有氣腔或「爆肺」之人士,也應先聽醫生意見。
要享受美滿假期,長者要:

  • 提早計劃
  • 結伴同遊
  • 查詢當地疫苗接種
  • 若有心肺病或近期入院病歷,徵詢醫生意見
  • 備有止暈藥

在飛機上要:

  • 帶齊藥物
  • 坐走廊位,方便伸展,離開引擎位置
  • 避免酒精類飲品,多喝其他液體,以防脫水
  • 避免進食易產生氣體食物,例如豆類、辛辣或肥膩食物及飲汽水、啤酒
  • 不要吸煙
  • 避免長期坐臥,定時走動一下

搭長途機後,若有小腿發漲、腫痛、甚至氣喘現象,要盡早求醫,提防血管栓塞。短途旅程,即使四小時機程,也可有此風險。
此類情况,有時會持續到在搭飛機一兩個禮拜之後才浮現。

黃慕蓮醫生

原文: http://www.hkdailynews.com.hk/life.php?id=26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