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er-friendly version

超聲波在肺部檢查有用嗎?

超聲波是泛指頻率超過人類耳朶所能偵測的聲波(通常>20000Hz)。在醫學診斷中,利用這些聲波透過不同的媒體界面而產生不同反射、折射和衰減等特質,能夠幫助醫生以一個無創傷性的方式去檢查病人體內的器官。檢查過程十分簡單,檢查人員通常會手持一個塗了「啫喱」狀液體的「探頭」,放置於病者身上慢慢移動掃查身體內的器官。

超聲波檢查現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婦產科、肝、腎和心臟科等診斷上。相比之下,由於正常肺部內的空氣阻礙超聲波的正常運作,故此肺內的結構一般都較難顯示。然而,當包圍肺部的胸膜腔積了水的話,超聲波就可以用作觀察及引導醫生較安全地抽取積水去化驗、甚至引流以減低病者的氣喘病徵。由於肺部接近心、肝和脾臟,超聲波引導可以減低抽取過程中傷及肺部本身及這些器官。另外,貼近身體表面和胸壁的肺或胸膜病變組織(例如腫瘤),也可以利用超聲波引導去進行抽針化驗,過程相當簡單、可以局部麻醉進行,通常毋須住院。

以往,去檢查肺部或支氣管內的組織,通常需要支氣管內窺鏡檢查。但是這種內窺鏡對於氣管以外的肺部和淋巴組織,很多時都「鞭長莫及」,而需要用別的途徑甚至全身麻醉的外科手術去獲得答案。幸而近年引進的「支氣管鏡超音波」檢查,利用一個裝置在支氣管鏡末端的纖巧超聲波探頭,使呼吸科醫生可以在檢查支氣管時經超聲波同步引導以抽取接近氣管的肺組織或淋巴腺作組織化驗。

隨着科技發展,除了超聲波的應用範圍日益增加之外,機器本身亦發展到更輕巧,目前,和手提電腦甚至智能電話大小相若的機種已經出現,令醫生替病人進行較簡單的檢查時提供了一個方便的選擇。

陳偉文醫生

原文: http://www.hkdailynews.com.hk/life.php?id=25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