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者與氧氣
「氧氣吧」曾一度成為時尚,聲稱額外的氧氣能增進健康。不少長者也有氣喘問題,那「加碼」的氧氣能否延年益壽?
人體的構造十分奇妙,由鼻腔經過小支氣管到肺氣泡這氣道總長超過1500英里,只有很少「死位」或阻擋,一呼一吸間已能成功換氣。在正常情况下,氧氣迅速穿越由肺氣泡與微絲血管壁所組成約兩微米極薄之屏障,鑽進紅血球內再運行全身細胞。由於這過程實在太有效,空氣內21%的氧氣,都不會被浪費。因此即使我們再吸取額外的氧氣,都不可能進一步提升紅血球運送氧氣到細胞的效果,可以說是「嘥氣」。
可是,如果呼吸系统多了「死氣位」、「換氣薄膜」屏障變厚、貧血、又或者腦袋唔識唞氣等情况,額外的氧氣便可派上用場。
「換氣薄膜」變厚是長者最常需要用額外氧氣的原因,急性原因林林總總,還包括心臟衰竭引致的肺水腫,肺炎和慢阻肺病急性發作。
有部份病人由於在住院期間接受氧氣治療,令人有「錯覺」以為私人氧氣能提供長遠益處。其實如果急性病醫好了,根據以上解釋,未必需要氧氣。餘下「氣喘」的感覺可能是因為肌肉缺少鍛練引致。不過如果「換氣薄膜」長期受損,例如因吸煙引致的慢阻肺病,肺功能可能嚴重受損,換氣肺氣泡面積可以由一個網球場的縮小一半,引致長期氣喘,尤其在運動後或因熟睡而呼吸減慢及變淺時,血氧大減,那醫生在優化其他藥物處方後,可能會作進一步評估及建議用氧氣治療。那麽每天起碼15小時(包括睡眠時)的氧氣冶療,除了止喘,亦能減低死亡率。
有些病人,外出或乘車也攜帶氧氣樽,不要歧視他們,他們攜帶的氧氣樽只要遠離火種,在正常情形下是不會爆炸,我們始終都希望病人能通過氧氣治療,過一個獨立的生活嘛!
黃慕蓮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