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感冒」莫輕視
天氣乍暖還寒,長者要注意身體,最好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如果遇到咳嗽痰多等症狀,不要以為一定是重感冒未清而延誤診治,有可能會出現以下情况: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
很多煙民以為長期咳嗽或「煙咳、痰多」是小問題,其實可能已患上「慢阻肺」而不自知。由於要喪失肺功能一半以上才會感覺氣喘,因而往往令人忽視「慢阻肺」的早期徵狀,謹記「煙咳痰多唔順氣、慢阻肺病要提防」。
其實「慢阻肺」症狀簡單來說分四期。第二期、是指患者的肺功能低於八成但未差過一半,此時已有機會發病,但不知情者誤以為是重感冒。英國一項研究顯示,有多於三份一的病人,他們以患「重感冒」引致氣喘病徵首次住院時仍未知自己已患「慢阻肺」,部份病情已進入第三、第四期;而且有五分一人士屬嚴重發作、有生命危險。「重感冒」在看似健康的煙民來說,可以有嚴重後果。
所以有吸煙歷史之人士,遇上煙咳痰多時,應接受肺功能測試,若首秒呼氣量低於預期七成,便有機會患上「慢阻肺」。早早就醫,可減喘防發。「慢阻肺」發病期會愈發愈頻密、愈嚴重,且愈發愈多濃痰。
(二)哮喘
童年沒有哮喘、或家族中沒有敏感病歷的朋友,亦有可能在40歲後首次發作哮喘病。有些長者活動量漸比前稍遜,遇上痰多咳喘情况便誤以為是感冒難清,其實可能是哮喘病發不自知。另外有部份血壓藥或青光眼藥水,也會引致「疑似哮喘」情况。
(三)心臟衰竭
長者可能有隱性心肺病,因肺弱心虛、或者腎衰竭,影響心臟泵血或排水功能,「重感冒」也會引發心臟病。部份止痛「特效藥」,也會影響腎功能。
(四)肺炎
歐洲肺科期刊2013年2月份最新研究顯示,醫生不能夠單靠病徵(咳和氣喘)分辨上、下呼吸道感染,即是氣管炎還是肺炎。在12個歐洲國家共2810名病人 當中,140人經肺片核實有肺炎,但之前只有29%經普通科醫生臨床診斷有肺炎,需要抗生素。故如果你未能確實知道自己是不是感冒難清,應再次求診,照照肺更安心。另外英國最新的文獻指出,用6倍正常者,對照近5000個病人,即有近30000群組,發現曾用鎮靜劑及安眠藥者,患肺炎風險,比不服用者高50%,部份原因可能是此類藥物會影響免疫系統功能。雖然此驚人發現尚有待證實,而台灣醫生也引當地數據作反證,但長者也要留意,避免濫用鎮靜劑及安眠 藥。
黃慕蓮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