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訊息

The text size have been saved as 104%.
友善列印版本

冠狀病毒知多點

最近搞到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的話題,非新冠狀病毒莫屬。到底冠狀病毒,新冠狀病毒,沙士冠狀病毒,是否同屬一種病毒?它們可引起甚麼疾病?市民應如何應對及預防新冠狀病毒呢?

冠狀病毒屬核糖核酸(RNA)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皇冠狀,故名之為冠狀病毒(Coronavirus)。冠狀病毒依其抗原性差異分為三組,共十五種,可感染人、雞、豬、牛、鼠、貓等動物。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染,平均潛伏期為三天(二至五天)。臨牀表現方面,冠狀病毒可引致:1)成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患者病情一般輕微,徵狀維持一星期左右,很少有併發症。2)嬰兒和新生嬰兒急性腸胃炎。3)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可引起神經系統病徵。
沙士冠狀病毒(SARS Coronavirus)於2003年發現,當時屬於一種未知的新性冠狀病毒。沙士冠狀病毒與任何一組的冠狀病毒同源性均顯不高,現研究者將其歸入第2組。沙士冠狀病毒可引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患者會發高燒,伴有呼吸困難,及腹瀉等病徵。部份患者可轉為嚴重肺炎,引致呼吸衰竭,需要靠呼吸儀器維持生命,平均死亡率可達7-15%。

今年9月,英國化驗室從一名49歲,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卡塔爾男子身上,分離出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經研究人員對比由另一個60歲沙特男子肺部分離出的冠狀病毒,發現倆種病毒基因的排列十分相似(99.5%相似度)。病毒命名為新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根據公布的基因圖譜,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基因不同:沙士病毒屬冠狀病毒2B類,而新型冠狀病毒屬2C類。九月中,香港衞生防護中心公佈,新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列,與一種在蝙蝠身上發現的病毒之基因排列,有7至9成相似。目前,醫學界對於新冠狀病毒的瞭解不多,只知道病毒可引致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及伴隨腎衰竭,臨牀病情和非典肺炎相似。但世界衞生組織根據已知資料的分析,發現病毒人傳人的能力不高,暫時也沒有發現醫護人員感染的個案。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染:即透過由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所以預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必須保持個人衞生,特別是雙手清潔。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並將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另外,必需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立刻佩戴口罩,並盡快求醫。在流感高峯期,應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減少被傳染機會。出外旅遊出發前,如有不幸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應延遲行程,直至痊癒。在海外,如有不適,應戴上口罩,告知酒店工作人員或領隊,並立即求診。返港後十日內如果感到不適,應戴上口罩立即求診,並告知醫生近期所到過的地方。只要大家提高警覺,注重個人及環境衞生,加強身體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一定可以減低感染冠狀病毒的機會。

吳振江醫生

原文: http://www.hkdailynews.com.hk/life.php?id=25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