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氣喘病人「鑑貌辨色」
雖然中西醫理論有很多不同之處,中醫診症傳統上所採用的「望聞問切」四診,其概念方針與西醫的臨 床技巧有很多相似地方。作為一個中醫藥門外漢,「望診」是中醫對病人的面部、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系統的觀察,雖然中西醫觀察內容和細節有所不同,但 與西方醫學的臨床基本「觀察」(inspection) 是近似的。在現今科技一日千里的年代,醫生很多時都會利用驗血、掃瞄、內窺鏡等等先進技術去診斷病症,但最基本的臨床觀察、問症和檢查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氣喘」是一個常見的病徵。除了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病、氣胸、肺癌和肺炎外,心臟病如心衰竭、心瓣病、心包積水等亦可導致氣喘;另外,脊柱、肌肉、腦神經和血液毛病都可以引致氣喘。
氣 喘時,除了呼吸頻率增加外(正常成年人每分鐘大概14至16下),明顯地利用頸部肌肉去幫助呼吸、或者不能在正常談話間夠氣說完簡單句子,這都可以證明病 人的氣喘可能頗嚴重。缺氧病人的口唇和舌頭會發紺(變紫) ,而指尖發紺則可能顯示血液循環系統可能有問題。 面色、眼結膜和手掌明顯蒼白就顯示病人可能因為嚴重貧血而引致「不夠氣」;而面紅、寒顫和發熱則顯示病人可能患上嚴重感染。明顯的消瘦和營養不良則會是慢 性感染及癌症常見的病狀。
頸部也可以提供很多資料,其兩旁的主靜脈異常明顯跳動就可能顯示心臟有毛病而引致靜脈壓上升,而異常腫大的淋巴腺則可能由於感染(如肺癆) 或癌症轉移引致。甲狀腺嚴重發大亦可以壓著氣管而影響呼吸。
另一方面,嚴重的「駝背」亦可能是慢性呼吸困難的原因,而兩邊胸部在呼吸時不對稱的活動則顯示其中一方可能有毛病。身體的明顯肌肉萎縮是反映病人的肌肉或腦神經毛病可能是無力正常呼吸的原因。
由此可見,單用肉眼的觀察,己經可以獲得很多重要的資料,故此儘管科技先進,簡單的基本臨床技巧之「望診」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撰文: 陳偉文醫生